第八节_步步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节
銆庣珷鑺傞敊璇�,鐐规涓炬姤銆�
第(2/3)页

书愿意做这样好哄的狗吗当然不愿意。在他看来,一个领导最可悲的只有两点:一是贪污受贿,那是人格的丧失;二是说话没人听,那是权威的丧失。真正想在官场上混得人模人样,在社会上能挺直腰杆子走路,那就只有一条:清清白白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干事。即使在将来承受人生磨难或遇到政治坎坷的时候,也是无愧于人的。

        4.他们自家的钱

        古长书挖空心思琢磨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要把这些钱全部退回去。退这些钱比商品退货还难,并不比拆除违章建筑容易。不能伤人家的面子,不能伤害人家的好意,也不能造成其他负面影响。否则人家也要骂你不识好歹,不识抬举。他把这事看成临走之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他不能悄悄地退掉,他得把事情做到明处,至少要有一个知情人。第二天,古长书把贺建军来到他办公室,向他展示了那堆信封,说:“这里面都是钱,我想请你过过目,然后物归原主,给他们退回去。”

        面对那些青一色的牛皮纸信封,贺建军很好奇,一个一个地看,看是哪些人送的,送了多少,然后一一登记下来。收信封这类事情,几乎每一个领导都会遇到,只是处理的态度不同。有人求之不得,有人半推半就,有人坚决拒绝,有人转手交公。贺建军自己的办法在会上讲过,“我的态度是:对于那些平庸的人,凡是想买官的,一律不予提拔。对于确有能力又想通过金钱交易获得职位的,钱退了之后再提。所以他一直在大会小会上讲,大家不要企图在我手上买官,那是买不到的。你们万一要给我送礼,别怪我到时候翻脸不认人。大家都知道现在我很牛皮,因为我是县委书记,我怕谁我只要行得端坐得正,你们就别打歪主意,休想把我搞下台”他就是这样赤裸裸的讲,讲得下面轰堂大笑。在个性上,他和古长书有近似的地方,所以两人能够做朋友,也能够紧密配合。

        贺建军一边登记着信封,一边对古长书说:“还是你心软了。给我送礼的人比你多了,我第一次伤了他们的面子,知道脾气了,就不会送第二次了。这两年,就没人敢给我送礼了。他们只给我送烟酒,我都收下,退掉就有些难堪了。这些年抽的烟都是别人送的,你算算,一年即使收一百条中华烟,也接近腐败了”

        古长书哈哈地大笑起来,说:“我也是只收烟酒啊说起来咱们是一类货色,都是准腐败分子呀”

        贺建军乐了,笑得大肚子直颤,说:“如果我们双规了,就关到一个屋子里了。”

        古长书说:“到时候还要回忆今天的情景,说我们曾经探讨过腐败问题。”

        两人其乐融融地开了阵玩笑。古长书知道,当官的人,几乎很难在一起谈这类隐秘话题的,即使是最好最好的朋友也不涉及这些。无论是多么贪心的人,也随时随地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哪怕是对待自己最好的朋友,也会是百缄其口。贺建军非常欣赏他的举动,建议他退回时留个心眼,防止以后发生意外。古长书会意了,他特意找了个微型录音机,可以把退款经过进行实况录音。

        古长书就退回礼金的事设想了几套方案,后来选择了最人情化的一种。这使他感到了做一个清官的难度,一点不比做一项工程差多少。为了不得罪他们,古长书把所有送钱的信封都换成了县政府的信封,然后挨门逐户地去退。他的退回方式已经形成了模式,先去聊一会儿天,遇到人家吃饭就吃饭。大家都知道他调到市工业局当副局长去了,而且当不了几天副局长,局长的宝座就非他莫属了。他们对他非常客气,也非常敬重。吃毕了聊毕了,古长书就从身上掏出信封,说:“这是我的一点小意思,拿去给孩子买点东西。我又不知道买什么好。”人家推辞不要,古长书丢下信封,不再多说,抽身就走人。过后他们打开信封便恍然大悟了,那是他们自家的钱。

        5.忙得连寂寞的时间都没有

        钱退完了,古长书心下的那块石头落地了,可以轻松上任了。接下来,他该告诉父亲自己调走了。父亲感到很突然,看着古长书半天没说话,一把眼泪差点掉下来了。许久,父亲自言自语地说:“养儿子还是没出息的好,没出息了,总在自己身边。有了点出息,就高飞远走了。以前,因为你当官我感到自豪,现在因为你当官我感到清冷。”

        父亲的细语让古长书感到震惊,它象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心。古长书说:“爸,你不要难受。我不过就调到市里,也没多远的。以后,你想跟我们一起住,你就下去,或者我来接你。如果你愿意单独住,你就在大明,我会时常回来看你的。”

        父亲说:“我不跟你住一起。不方便。市里又没人陪我打麻将。”

        古长书说:“随你吧。只要你觉得好就行。”

        古长书给父亲叮嘱了一些琐事,比如要注意食品营养,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太熬夜,在家小心煤气,出门注意车辆,父亲象个听话的孩子,一一点头。然后,古长书把家里的钥匙给了他,让他经常来看看房子,也可以在这里住。父亲拿着钥匙,环顾着房子说:“当初没房子时,急着买房子。现在这两处房子,我一个人倒住不过来了。你把它处理掉吧。”

        古长书说:“这个以后再说。”

        古长书要离开大明县了,每一个人在他面前都变得亲切起来。这些天都是各部门请客,吃了东家吃西家。要走了,他没理由不去。古长书还要把父亲带上,一块儿去吃。父亲一生辛苦,一辈子都是省吃俭用,外面吃饭比家里好得多,让父亲也跟着享受享受。奇怪的是,他退了款的那些送礼者都纷纷来邀请他,他更不好拒绝了。人心都是肉长的,你退了人家的钱,本来就让他们难受。现在请你吃顿饭,也可以补偿一下情面上的缺憾,不去就过分了。他们当初送礼,不就是想你跟搞好关系么可话说回来,人不求人一般大,以前是想托你办事,可有的人也并不是指望你办事,只是用钱来巩固和发展这种关系,建立一种纽带。现在你不在这里了,至少人事方面的事就不再涉及了,吃吃喝喝就没什么关系了,即使将来托你办个什么事,只要不是违犯原则的,他还是愿意帮忙的。再说,你别说到了市里,就是到了省里,大明县依然是你的家乡,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你在一方当官,就得依靠这里的领导,还要他们积极配合才行。如果将来回到这里,谁见了你都不理你,那也很悲惨。所以,古长书谁请他都去。他还在席上检讨自己,说,以前对各位若有不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啊说这样的话,既是抚慰自己,也是抚慰他人。

        不过,人们真正觉得古长书确实是个难得的好人。有人也在暗中观察着古长书,平时看领导是看不出来的,大多数时候全是一副道貌岸然的谦谦君子形象。看一个领导的品质,只有在他过节、害病、或调走的时候是否干净。以前,有多少往市里省里调动的领导,临行之前都是在家里坐收受礼金啊而古长书,人们没有说他这类闲话。

        有天傍晚,刚刚和父亲一道从外面吃饭回来,顾晓你打来电话说,我在办公室等你。知道你要走了,我们见面聊聊吧。古长书说,我刚刚回家呢。顾晓你说:“你不来我来”

        古长书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vscwx.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