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胜似亲人,同进同退。领导得志,大权在握,秘书就会仕途顺畅,飞黄腾达。领导落魄,首先跟着倒霉的就是秘书。领导老了眼看着没有权力了,就会拼命地栽培自己的秘书,迅速提拔,等自己没权力了,秘书却羽翼丰满了。领导通过秘书实现了自己政治生命的延续,秘书通过领导实现了自己跨越式发展。领导用秘书,比用自己的子女方便多了,用自己的子女,别人容易说闲话,而用秘书,别人就不太好讲。况且能够给大领导做秘书的,都是一些特别出色的人。笔头来得,口才了得,形象也要过得去,所以秘书从政,确实比别人有利得多。
虽然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了,但刘老书记家里,还是像往常一样,冷冷清清,比在台上掌权的时候,那可是差得太远了。
那时候别说是过年了,就是平常里一个随随便便的节日,老头子家里都是门庭若市,人来人往,一个个满面笑容,话净拣好听的说,什么东西稀罕就送什么东西。况且在当时,能够出入老头子家里的,都是在社会上威风八面的人物,说出来哪一个人的名字,都让人肃然起敬。省军区的政委、司令员,各个市的市长和市委书记,各国有大企业的老总,还有那数不清的老乡、同学,把老书记家里,弄得像开大会一样。这个来了,那个走了,一拨一拨,忙得王志飞帮着倒茶都倒不及。
等老头子书记不当了,到了人大,那时候王志飞也已经到了桃园县,年底到老头子家里,看到昔日门庭若市的院子,已经明显地平静了许多,再也无法重现当年的辉煌。那些所谓的达官贵人,各界名流,惟恐和老头子接触多了,引起现任的省委书记不满,影响了自己的仕途、前程,一个一个,再也不在老书记家里露面了。
等又过了几年,老头子连人大主任也不当了,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这个时候,能够时不时地到家里看一看,带点东西慰问慰问他的人,就更是少得出奇。
老头子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每到节日,看到一辆又一辆曾经十分熟悉的车子,从自己门前经过,停也不停,直奔那些还在台上的省委领导家里而去,心里就陡然而生一口闷气,一个人在屋里踱来踱去地骂娘,说:“这些王八蛋,狗娘养的,一个一个,势利得要命,我当初要早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用一个,全他妈的换完,一个不留,统统给我滚蛋我怎么瞎了眼,培养、提拔了这样一群不要良心的王八蛋”
他一生气,就血压高,老伴怕他出事,万一中了风就更麻烦了,就不住地劝他,说:“你这个老头子,在台上时是多么明白事理,而现在,老了老了,落到了你自己头上了,你就受不了了。人这一辈子,还能把官当到坟墓里去啊再说了,现在的人,尤其是这些在官场混的人,哪一个不是无利不起早,你现在没有什么利用的价值了,跟你来往,不但得不到任何的好处,相反地还要吃亏,你说只要不是吃错了药,谁还会干哪换了你你会干吗所以啊,要接受现实,毛主席不是说过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况且,你的正省级的待遇不是还在吗儿女们和志飞他们这几个秘书不是还来吗你想吃什么、想要什么不是有他们安排吗你就知足吧你人家混得不好的,得罪人多的,还不得你这个样子呢”
老头子想想,确实有道理,于是就一天天地心平气和起来,闲了带着自己养的一条德国大狼狗,在院子里散步,那是王志飞托人,从外地给他买回来的,纯种,花了几千块钱。
有时候心情好的时候,老头子也会一个人,戴上太阳帽,旁边跟着一条大狼狗,一个人到公园里散步。不知道的人绝对认不出来,这就是当年省里叱诧风云的刘书记,省里的老大。
老头子晚年,彻底看透了世态炎凉,逢人就夸自己养的那条狗,说:“还是狗好啊,不像人那么势利,对主人忠心耿耿。”
王志飞知道,他这是借题发挥,但想想这个世道,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老了老了,不中用了,就被人当做废物一样,一脚踢得远远的,心里就感到特别的凄凉,于是想到了罗兰夫人的一句话:“我交往的人越多,我越是怀念我的那条狗”
大年初一的上午,王志飞按惯例,开车回了趟农村的老家,看望年迈的爹娘。
爹娘年纪都大了,但不习惯住在城市里,说什么也不来,说又脏又乱,到处是车是人,还住的是楼房,不接地气,受不了。
家里好歹有个大院子,前些年王志飞和弟弟一人出了几万块钱,王志飞拿大头,主要靠弟弟张罗,给父母修了楼房,装上了空调、热水器,家里的条件和城市里也没什么区别了。
弟弟在县城里上班,前两年也提了一个县人大的副主任,一家人都住在县城里,隔三差五,会回家里看看父母。为了照顾父母的身体,特意找了一个远房的亲戚,在家里做保姆,每月给她几百块钱,做个饭,洗个衣服。
父母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弟弟都会开车回去,把父母接到县城里治疗,省了王志飞不少的心思。现在公路也已经修到了农村的家门口,就是赶上个刮风下雨的,只要有车,也不会耽误。王志飞平常里会安排肖丽回家看一看,带点东西,带些钱,把保姆的工资结了,别再让弟弟操心。在县城里上班,虽然当了个人大的副主任,其实工资也没有几个,经济条件比着王志飞,还是差多了。
前些年王志飞还在定州当市长的时候,曾经有做工程的老板找到弟弟,让弟弟出面,和王志飞牵牵线,找点项目或者批点地什么的,答应给弟弟一定的股份。
弟弟特意坐上车,到定州去找王志飞,说明来意。
王志飞一听就火了,对弟弟说:“你不要再和这些老板来往,你不懂里面的深浅。包工程,批项目,我是有这个权力,我是可以让一些人发财,但那是合法的,走正正规规的渠道的。但你一参与,性质就变了,你就是不说,别人也会说,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些老板为了扯虎皮,做大旗,巴不得把我的舆论造得满天响。你想想,一传十,十传百,我今后还能在定州做什么事情啊我有这个魄力管人家吗最关键的是,万一有一天,出了什么事情,人家就会把一切往你身上一推,反正你哥哥是市长,让他想办法吧这样不但是害了你自己,也害了我,害了我们老王家一大家人。”
弟弟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挨了哥哥的一番好熊,脸上也是红一阵白一阵的,一肚子不服气地说:“哥,你说得天有理,我也不信,谁不知道,当官的都是这样干的,不从工程、项目上下手,怎么发大财啊就拿省城里那些做工程的,做房地产项目的大老板来说吧,哪一个的背后没有官方背景,哪一个不是利用权力的魔杖,攫得了第一桶金子你现在不干,今后就是想干了,也没有这个机会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个道理你不会不懂吧”
王志飞看他还是执迷不悟,就对他没好气地说:“我不管别人怎么干,但我决不会让你借助我的权力,干非法的事情。”
弟弟说:“哥,我不是要你干非法的事情,我们合法,合法地做项目,光明正大地发财那些大老板说了,只要你说句话,打个招呼就行了,资金他们有的是,不用你操心”
王志飞说:“就是合法,我也不允许你介入,总之一句话,你给我回去,好好干你的公务员,挣一个吃一个,不够吃的了我给你,你以后少跟这些人掺和,小心到时候吃大亏。”
弟弟看王志飞一直不松口,自己发财的梦想又一次破灭了,于是对哥哥一肚子的气,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跟王志飞联系过。
等王志飞不当定州的市长了,回了省城里,当了狗屁不是的政策研究室主任,回了老家,见了弟弟,弟弟说:“哥,怎么样,后悔了吧,当初早听我的,我们家说不定也有上千万了,哪还用得着过这样拮据的日子”
王志飞看了他一眼,说:“要是那样,也可能你有几千万了,但你哥哥,现在也可能已经在监狱里坐牢了。你是希望有一个现在平平安安的哥哥,还是希望有一个坐牢的哥哥啊”
弟弟一笑,说:“看你说的,没见像你说的那么严重,贪污受贿的多了,发了横财的也多了,难道说都抓住了吗抓住的还是少数,漏网的是多数。没见报道吗,说世界上数中国的腐败风险最小,当官的现在谁不是不贪白不贪,贪了也白贪,都像你这样,哪还有什么贪官啊”
王志飞说:“不管别人怎么干,但我这一生,决不会在金钱上出任何问题,我根本不在乎那几个钱,人生一世,能用多少钱哪,官到我这一级,只要有位子,还用得着自己花太多的钱吗一个人光光而来,光光而去,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况且不是自己凭劳动挣的,钱再多,也不光荣。要是自己的本事挣的,干干净净,就是像李嘉诚一样富裕,也心安理得,睡觉可以睡得安稳。你看那贪官的日子好过吗,一天一天,提心吊胆的,有个风吹草动的,就吓得够呛。我们省里的交通厅长刘万通,贪污受贿了2000多万人民币,一百多万美元,钱多了不敢存银行里,怎么办,悄悄送回了农村的老家,把钱装到大缸里,埋到地下。等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从他家里起获时,许多钱因为受潮都发霉了,他是贪污了不少钱,但根本没机会享用,就全部上缴了国家,自己也被判处了死刑,何苦来呢”
弟弟看哥哥这个思想,知道怎么劝哥哥都不会下水,于是彻底死了心,不再做什么发财的美梦。
听说今年王志飞要回老家,家里早早地就聚集了一大群人,都是一些亲戚、朋友和小时候老家的同学。他们是各有目的,有的是想安排自己的孩子上班,看王志飞能不能给他们想点门路。有的是想到东亭市做点工程,借助王志飞的关照,发点大财。
这都是非常棘手的事情,王志飞也烦,也懒得见他们,但想想一年到头,自己也难得回家一次,陪父母说说话,讨讨他们的欢心,尽一尽人子的责任,就压抑住自己内心的不快,耐心地和他们应酬着,和他们打着招呼。
父母看自己喜欢的大儿子回来了,家里又来了那么多的人,村口的柏油马路上,停了十几辆小车,老年人的虚荣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高兴得一上午合不拢嘴。
弟弟一家人也回了家里,整个大院子里都是人,乱哄哄的,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就非常麻烦了。王志飞看人实在是太多了,在家里做根本不可能,就招呼大家各自上车,到镇上的饭馆吃饭。
哪知到了镇子上,才知道所有的饭店都不开门,只好又往县城里赶。反正老家到县城也就三十多公里,一会儿就到了。还没到县城,县里的书记和县长都打来电话,说在县委招待所早安排好了,王书记难得回来一趟,这一次一定得让他们尽一尽地主之谊,要不然今后实在没面子再见王书记。
人家既然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再推辞显然说不过去,再说了,弟弟还在县里,说不定这个消息就是弟弟路上透露出去的,也得给他个面子,于是,这顿饭看来有一万个必吃的理由。
想想也真累,奔波了一圈,就为了填饱肚皮,耽误了不少时间不说,还要无端地见许多自己不想见的人,说一些自己也不愿意说的话,这就是官场,就是应酬,真是没意思极了。
书记、县长见了王志飞,毕竟级别上差了一大截,拘谨得不得了,王志飞不好太驳他们的面子,故意谈笑风生的,活跃了一下气氛,好歹把饭局进行了下去,没有冷场。
吃完饭,安排弟弟把父母送回了老家,王志飞和肖丽就回了省城。一到家里,感到这一天坐车说话,也确实劳累,还是呆在自己家里,哪也不去清净,于是哪也不再去,乘着儿子出去会同学,不在家里,好好享受享受了一下二人世界。
过年这几天,王志飞和老婆朝夕相处,肖丽不再寂寞了,心里很高兴,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尤其是到了晚上,兴致很高,天天缠着他要做爱。因为好久不做,双方都有点久别胜新婚的感觉。激情过后,肖丽用胳膊环着自己老公的脖子问:“你在下面,有时候半个月不回来,想了怎么办”
王志飞一笑说:“还能怎么办我是市委书记,总不能像有些老板一样去嫖娼吧养情人就我那些工资,我又不敢贪污,想养也养不起啊有时候想你了,就自己解决了。”
肖丽问自己怎么解决。王志飞说:“男人嘛,憋得久了自己随便一弄就出来了,那些长年两地分居的夫妇,不是一样地过了一年又一年,你不用太担心,我想了就找个借口回省城,让老婆好好慰劳慰劳我”
肖丽说:“要不我提前办退休手续算了,到东亭专心陪你。”
王志飞说:“在东亭你会不习惯,那是小城市,我一忙,照样顾不了你。那儿不比省城,可以消磨时间的地方多,没有朋友说话聊天,你会寂寞的。我在东亭也不会呆太久的,多说五六年,少了三四年,说不定还是回省城,你就不必要再折腾自己了。”
肖丽见老公说得有道理,就没再说什么。
大年初三,王志飞就回到了东亭。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慰问活动。慰问老干部,慰问在第一线工作的工人、交警、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等。做领导的确实也不容易,尤其是别人团聚的时候,你就越忙。今年春节,王志飞把慰问老干部作为自己的重点工作。你别看这些老干部,虽然不在台上了,但关系还在,说话还是有分量的。要想在东亭立住脚,就必须取得他们的支持。要改革,也要让老干部能够理解,即使他们不明确支持,但也不要明确表示反对。要不然,推行什么都有阻力。
东亭的老干部都是一些久经沙场的老者,经验丰富,斗争手法娴熟,谁不重视他们,就会有吃不完的苦头。老干部还有一个特点,爱告状。前任市委书记和市长之所以倒台,就是因为老干部联名向省委写信,要求查处,省纪委才迅速立案。
王志飞在东亭呆过6年,知道这些老干部的能量。好在他有榜样可以模仿。现在省里的政协副主席魏良才就是这样一只老狐狸。他在东亭做市委书记5年,政绩平平,但就是会来事。哪个老干部找他办事,都会得到满意的答复。有个离休的副市长为自己的儿子跑官,想让儿子当副县长。找到魏良才,魏良才很快给他办了。还有一个离休的老市委副书记为自己的女儿跑官,找到魏良才。魏良才问她女儿是什么学历,一听是中专,就没答应。看老头不高兴,魏良才又问,那你女婿是什么学历啊老头说是国家正牌大学本科毕业的。魏良才一听就说,那这样吧,把你女婿提起来算了。反正都是你们家的人,得一个就行了。老干部一听,千恩万谢地走了,逢人都说魏良才的好。
结果魏良才做了5年市委书记,把东亭官场简直搞成了太子党的天下。老子当过副市长的,儿子三四十岁就成了副县长。下面的县里也学他,老子当过副县长的,儿子自然也成了县里的科局长。东亭是落后地区,老百姓娶媳妇嫁女儿又爱讲究个门当户对,当官的就更不例外了,往往是张县长的闺女嫁了李书记的儿子,马局长的侄子娶了赵镇长的外甥女儿,从乡镇这一级一直到市里,官场简直成了裤裆里并联的大家族,所以东亭的老百姓都议论纷纷,说这哪像是共产党的天下,简直是封建社会
但老百姓议论也是瞎议论,省里来考核魏良才,得票率却出奇地高。但考虑到东亭的经济状况在魏良才的领导下确实没有什么起色,提拔他别人也不服,就把他调回省城做了省发改委的主任,也是一个肥差事。又过了几年就做了省政协的副主席。魏良才成了不会干事却会拉关系的典型,让东亭官场更加庸俗、势利。一个魏良才,带坏了东亭的社会风气,让有才华的人心里愤愤不平。无德无才的小人、纨绔子弟因为身居高位,就更加嚣张,不可一世。在正直的人士看来,东亭的官场无耻、庸俗,到处拉扯的是裙带关系。在官场奔走多次碰壁之后的年轻人,面对现实,也不得不信奉起有奶就是娘的价值观。
王志飞知道,自己面对的将会是非常艰难的一场战争东亭是一个落后的地方,也是传统文化积淀得很深的地方。东亭人谈改革时很兴奋,但一旦改革触犯了自己的利益时,他们就会理解为跟自己过不去,千方百计地阻挠改革,不管你这项改革对大家有多大用,只要对我没用,我就反对。这是每一个到东亭执政的人都头疼的事。前任的市委书记和市长不是没有聪明人,他们刚上任时也想做出点成绩,但几经挣扎,没吃到狐狸,反而惹了一身骚,就灰心了,采取了混日子的做法。自己在东亭呆过6年,知道这里边的深浅,弄不好自己会身败名裂,所以每一个大的动作都需要谨慎再谨慎。老干部是张牌,打好了可以变成有利因素,打不好就平添许多麻烦。看来自己在老干部中,也要发展自己的线人,为自己造势吹风。他想起自己在桃园县做县委书记时,当时的东亭市委戴副书记对自己不错,如今老头子虽然快70岁了,但在当地仍很有威望,有什么事情可以先和他交流交流,争取获得他的支持。让他出面做老干部的工作,效果会更好些。看来自己要亲自到戴老头家里去一趟。
王志飞亲自登门拜访,戴老头子一家人都感到十分荣耀。作为市委书记兼代理市长,王志飞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别人的议论。亲自到家里慰问,说明王志飞还记得当年的情谊,所以当王志飞单独向老头子说明来意时,老头子一口答应下来。长期远离决策圈,老头子心里早就痒痒了。搞政治的人啊,一辈子拿不起放不下的就是权力。要不是国家有强制的离退休制度,许多人绝对愿意干到老死。王志飞需要老头子的帮助,老头子也想通过王志飞影响东亭的政局,这是一个双赢的买卖。
获得了戴老头子的明确支持,王志飞更坚定了动一批干部的决心。东亭要发展,靠现有的干部现状,再好的经碰到了歪嘴和尚,也念不成。东亭的改革,首先就从干部制度改革入手,把那些庸官、贪官换掉,把有想法会干事的人提拔上来,一扫东亭官场的腐朽气,澄清吏治,才能迅速打开局面。没有人,什么事也干不成。
过了正月十五,市里开了一年一次的全市干部大会,会上王志飞全面谈了自己对东亭发展的整体思路。重点讲了工业以国企改制为突破口,做大粮食加工业;农业以打工经济为突破口,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服务业以做大中心城市规模为突破口,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提高水平档次,吸引更多的人来东亭消费,重点发展东亭湖的开发旅游配套。
他还特别强调,东亭要发展,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东亭有900万人,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公平合理的机制。现有的干部选拔制度,是上级选下级,是伯乐相马。碰到好的伯乐,就会选到千里马;碰到不好的伯乐,就会让没能力的人钻空子。所以我们要改变这个制度,从伯乐相马改为赛场赛马,你想当官,有什么本事,说出来让大家听听,比一比谁更有思路,谁的思路更合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市委组织部就要对全市12个区县的党政一把手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再决定下一步的改革方案。
要动干部了这么大规模的造势,在东亭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往的干部任免,市里惟恐下面的群众知道告状,都像搞秘密活动似的。群众还没明白咋回事,书记、县长就都换完了。但小道消息就特别灵通,有路子的早早就得到了消息,谁得到提拔了,谁送了礼却没有办成,白白搭上了多少多少钱,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由得人不信。这一次王志飞就是要让东亭的干部知道,送礼拉关系没用了。要想当官,没有真本事不行。这样的做法,在东亭官场无疑是一场政治地震。
接下来的一个月,由市委副书记方圆牵头,组织了12个考核小组,迅速奔赴各区县,落实王志飞的讲话精神。考核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在全市24位担任现职的区县的书记、区县长中,只有两个得票还过得去,其余的都不行。从各个方面的反映来看,对市委原来选派的干部,老百姓和基层干部是不买账的。王志飞吩咐方圆,对于不称职的,全部要换人。具体怎么换,王志飞觉得,在目前的体制下,公选区县书记和区长、县长,一是不好操作,二是时间太长,造成群龙无首,耽误事情。比较容易操作的是市委常委会先酝酿提名,充分征求老干部们的意见,把东亭市一些能力强、作风好的副处级以上干部作为区县书记和区县长的后备人选,一般每个书记和县长都要有三个以上的人来竞争,这样就形成了有近百人参加竞选的局面。
市委常委会全体成员就成了考官,面对后备人选,考官们有固定的题目要问,也有部分机动题目由每个市委常委自由掌握。经过考试、提问,了解每个后备干部的情况,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县区情况的了解,自己的施政方针等.根据所有干部的临场表现,结合考核小组的报告,市委常委会再决定谁做书记和县长。
方圆是一个悟性很高的人,王志飞只要说出自己的思路,他绝对能把它落到实处。不出一个月,新任命的12个区县的书记和区县长就全部到位了。因为规则明确,大家都知道这次跑官也没有用了,也不知道到哪里跑。所以换了这么多干部,找王志飞说情的人并不多。只要有说情的,一听游戏规则变成这样子了,就不再开口说什么。中组部的赖处长特意给王志飞打了个电话,要他关照自己的弟弟。听说规则变了,他知道自己的弟弟桃园县委书记的位子是坐不成了。就转而求王志飞,让他弟弟赖春平还回接待办,王志飞答应可以考虑,如果可以,自己会关照的。
这就是王志飞的过人之处。多年的官场历练,使他学会了妥协和忍让。有时候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的。只要不违反大的原则,能关照的,他一定会给予关照。在官场呆,也是多个朋友多条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用上。能不得罪人的就尽量不得罪。自己刚到桃园县当副书记时,当时的东亭市委书记叫刘镇东,就是因为工作方法粗暴,得罪了许多人,最后连老干部们也不能容忍他了,就联名告他。结果堂堂的市委书记,回了省城才做了一个厅局的副厅长,名字后面还带着括号正厅级,简直成了官场的笑话。
其实了解内情的王志飞知道,在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里,所有在东亭担任过市委书记的官员里,刘镇东绝对要算是东亭历史上最有能力、最有作为、也最有干事激情的一个。他不是东亭本地人,文化大革命中,以一个外乡人,一个省农业大学的毕业生,被分配到东亭市管辖的红林县农业局做了技术员。他在县里研究时发现,红林县的土壤非常适合栽培棉花,于是就潜心钻研棉花栽培技术,他又不怕吃苦,经常下乡,就住在农民家里,把自己弄得和一个农民没有什么两样,经常手把手地教农民种植棉花的技术。
农民们爱戴他,信服他,纷纷在他的带动下,学会了栽培棉花的技术。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附近的几个乡镇都学会了栽培高产棉花,等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们有了自主权,纷纷种植经济效益好的棉花,红林县一举成为了全国闻名的棉花基地,当地农民也迅速脱贫。
这样他的名气就一天天大了起来,成了全市知名的人物,著名的劳动模范。他那时候已经四十出头了,又有大学文凭,是当时难得一见的本科,于是就成了知识分子干部的后备人选,被组织部门看中,送他到省党校学习。进修回来后,就直接提拔他做了红林县的常务副县长。
仅仅做了两年,他就被交流到别的县,做了县长,然后是县委书记。因为名气大,敢想敢干,他在不到十年之内,就像火箭一样,蹿升到东亭市委书记的位子。
他的传奇经历,成了东亭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最经典的例子是,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