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元寄回来,给俺娘治病。爹、娘:这钱你们千万不要舍不得花。如果不够,我会再想办法的。只要娘的身体能好起来,我也就放心了。
爹、娘:俺知道,你们一定非常惦念我。我告诉你们,我现在一切都好,请二老千万不要挂念。刚到城里的时侯,由于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对城里人存在片面的看法,所以在读小学时,学习态度不好,甚至故意跟老师和学校领导斗气,到了中学后,在穆青杏老师的帮助下,我才认识到,一个人有了文化知识,不但对自己立身处世有好处,而且也是建设咱们国家的需要。端正了认识后,我的学习进步很快。越是有进步,就越是能赏到做一个有文化知识的人的无穷乐趣。我要告诉二老一个好消息,我现在已经是中学生了。我一定要继续努力,争取尽快完成中学学业,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要争取考上大学。因为自己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使我更加为我们小神头堡没有村小感到难过。
劈头以前是因为穷,大家根本没有想到让自己的小孩上学念书,现在看来,越是穷,就越是要读书。我在村里的时侯,就常听古大爷讲,“地瘠种树,人贫读书”,所以,希望爹一定要和村里的干部商量,哪怕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将村里的小学办起来,不能让咱村里的小孩子再当文盲了。如果村小办起来了,请代我嘱咐小弟弟妹妹们,一定要好好念书,要为我们乡下人争一口气。我们农村人并不笨,要说“笨”的话,笨就笨在没有文化上。只要有了文化知识,城里人也就不会看不起我们农村人了。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我最敬爱的人,我写的是俺村的瞎子古大爷
的。可惜古大爷的眼睛瞎了,不能看我的这篇作文。如果有乡里的干部到了俺村,你们一定要请他们将我的这篇作文念给古大爷听。他听了俺的作文,一定会非常高兴的,知道俺谢困难没有忘记他老人家。
爹、娘:俺心里还有很多很多话想对你们讲,今天就写到这里,以后俺会经常给你们
写信的。
请代问哥嫂和侄儿侄女们好
祝二老身体安康
永远爱你们的儿子铁柱敬上
1981年3月
穆青杏是个不容易动感情的女人,但在诵读谢困难的这封“家书”时,竟泪流满面,一次又一次用手绢揩拭着眼泪。我想,她之所以如此激动,固然与困难的这封信的真情实感不无关系,但是,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她从这封信里看到被人断定为“囫囵苕”或“夹生苕”的学生突然变得成熟了、出息了,而产生的意外惊喜所致吧就象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伤残”的爱子突然之间变成健康人,能以一种矫健的步伐跨过独本桥、能攀山越岭一样,其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只有她本人方能体味得出来。
在穆青杏诵读谢困难的“家书”的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观察“红痞子”的反应。刚开始的时侯,他还摆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泰然自若的样子,那眼神,那表情,就好象是一个局外人一样,仿佛自己只不过是来观看一埸司空见惯的平淡无奇的演出,无论台上演员的表演多么认真、多么精彩,对于一个观众来说,都不应该有过多的感情投入,充其量,也只是鼓一下掌,叫一声好,否则就成为“浪费感情”的傻瓜。但是,随着穆青杏的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他那漠然的、言无表情的眼神,仿佛被一无形的磁力的吸引过去,始而好奇,继而惊诧,最后感动。不过,他不象我和穆青杏,在震惊和激动之余,还有一种难以按捺的兴奋。从他那不时向我投来的目光中,我看到了愧疚、自责和懊悔。
我是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书记大院”的。从进门的那一刻起,便心神不定,疑神疑鬼,生怕“骗局”败露。直到谢书记说起请我们来的目的是要对我们表示感谢时,心情才稍感轻松。当穆青杏念在诵读困难的“家书”之前,我也和洪培之一样,根本就不会想到谢困难能写信和作文。正因如此,所以在听罢困难的这封“家书”后,确实大感惊异,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被洪培之和实小的老师们称之为“夹生苕”的小伙子的“家书”竟写得如此顺畅自然,如此真切感人,如此才华横溢于是,我在振奋之余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正当我们准备让穆青杏继续诵读谢困难的那篇作文时,史部长从厨房走了出来,朝我打了声招呼后,便对谢书记说道:“你呀,一谈起困难的事来就没完没了,你是不是也认为儿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
谢书记笑道:“不不我可从来没有认为老婆是别人的好”
他的诙谐引起大家哄堂大笑。我打趣道:“我作证,谢书记是老婆是自己的好这一派。当初他出狱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婆是自己的好,足以证明他对自己的的老婆是多么满意和多么高的评价呀”
史部长也笑了,对大家说道:“今天的这种笑声在我们家已经很久见不到了,要不是托你们三位的福,我们也享受不到这种笑声的。为了这笑声,我们也得感谢你们,所以才备了一顿便餐,将大家招来聚一聚。关于困难的作文我看今天就别念了,先填饱肚子再说吧老谢,让大家上席吧”
谢书记说:“对,大家上席吧困难的那篇作文,写的是小神头堡村的瞎子古大爷。这个古老汉我认识,是一个非常不简单的老党员,现在大概已经有八十好几了。他年轻的时侯读过私塾,是小神头堡村唯一的一位能识文继字的土知识分子。他的眼睛是被日本鬼子弄瞎的。他在村里极受群众爱戴,可以说,他是小神头堡的村魂。困难对他的敬爱是理所当然的”
史部长又在催促上席。谢书记只好刹住话音,说道:“对,民以食为天,先还是将肚子填饱再说”
我们随着谢书记和史部长走进了餐厅。
看到餐桌上摆着的酒菜,我们同声惊叫了起来:“这么丰盛呀你们简直把我们当成贵宾了”
谢书记说:“过去,中国民间各家各户的祖宗牌位上都写着天地君亲师位几个字,虽然师排在最后,但因天和地是虚的,君已经成为过去,而亲是各家各户的祖宗和亲人所以说,只有师才是所有的中国老百姓祭祀的神,其地位最高,是最实在、最受民众崇拜的祖宗。俗话说得好:奉师如父,我们这个便宴就是替困难办的谢师酒,当然应该相对丰盛一点。此外,现在不是提倡科教兴国吗我这个地委书记也是想借这个机会听听你们对振兴我们地区经济的意见。”
谢书记的话使大家的心里热呼起来。大家在一片笑声中准备入席。我们这里办宴席是非常讲究座位排序的。最尊贵的或年龄最长、辈份最高的客人或主人,一定要坐在以屋梁为准的左上方,其次是与上方相对的右下方。然后依次是右上方、左排第一、右排第一、左排第二、右排第二、最卑者为右下方。即使是圆桌,亦应以屋梁为准来确定最尊贵的人的首席位置,而其余的人则可以不论。今天的筵席用的是四方桌子,所以我和穆青杏和洪培之一致要求谢书记坐首席。谢书记说:“你们别搞错了,今天可是我宴请你们,首席的位置当然只能从你们三人中间产生。”
无奈,我便推荐穆青杏坐首席。我说:“穆老师对困难的帮助最大,没有她的努力,困难也许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进步。何况,困难在自己写给他的养父养母的信中也夸奖了穆老师,所以,这个首席的位置应该由她来坐”
洪培之表示赞成。
穆青杏坚决反对,她说:“俗话说,不怕官,就怕管,你白局长是管我们的顶头上司,你不坐,谁还敢造次再说了,我们三人之间,你的年纪也最大,从尊老爱幼的角度讲,这个首席也应该由你来坐”
我说:“那好,你既然说尊老爱幼,你就尊我的老,我就爱你的幼,还是请你来坐首席吧”
正当我们争执不下的时侯,史部长端着一盘菜上来了。她一见我们相互推让,便说:“我看上席就由老白坐吧他不但是文教局长和一中的校长,还是我和老谢的媒人。俗话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双,不是他牵线搭桥,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个家”
“对我们家乡还有两句谚语:媒公媒婆,撮吃撮喝以及人好吃做媒,猪好吃拱嘴,现在有吃有喝,媒婆当然应坐上席”穆青杏嘻嘻哈哈地将我按到首席的座位上,接着说道,“我们家乡还有一句谚语:一个媒人几个谎,无谎新娘不上床,白局长,你老实交代,你给谢书记和史部长做媒的时侯说谎了没有”
我笑了,说道:“无谎不成媒嘛,当然要说谎。当时,我为了给他们制造接触的机会便欺骗史部长,说是谢书记指名道姓要她汇报工作”
谢书记和史部长都放声大笑起来。谢书记说:“你这家伙,后来还装模作样地问我如何处理老史的外宿不归的违纪问题呢”
又是一阵大笑
记住手机版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