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_官运桃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我也不会接受的。我要当就当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就当彭德怀,就当焦裕禄,至少也要当一个象你谢东山这样的共产党员,决不当挂着共产党员的招牌,却干着败坏共产党的声誉的那种所谓的共产党员.

        一直没有作声让老开声了。他对谢书记和我说:“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而且在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中都成为运动员,一次又一次挨整,但是,我对共产党还是从内心感到敬佩的。假如没有共产党,中国可能还是被列强任意斩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所以在三年前,信周带困难到我这里来时,我就跟困难讲,一定要听共产党的话,并且应该尽量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适才困难所讲的那席话,使我感到欣慰,这说明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说明他在信周的教育培养下,已经开始变得成熟了。我和信周都是不轻易收徒的,但要收就要收一个称心如意的徒弟。既然收了徒弟,就要将他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培养教育,不但要教他武功,还要教他成人成才,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他成为我们的独门武术的继承者,将我们的秘而不传的武林绝技发扬光大,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的秘而不宣的功夫为我们的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听困难适才所言,他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写了入党申请愿书,而且表示要做就要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相信,凭他的个人资质和人品,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对他的理想和抱负,我当然要支持和帮助。这次谢书记和两位局长能抽出宝贵时间到接驾渡来,可以说也是给了老朽最大的面子,我也不能无动于衷。为了帮助困难做好武术培训工作,也是为了临江地区的武术事业的发展,我可以考虑给他顾问顾问”

        他的出人意料的表态,让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吃惊。真没有想到,困难的这番话后竟然会有如此魔力

        他的话,也让一直保持沉默的施老感到欣慰,他对让老说道:“我之所以没有事先征得你的同意来打扰你,也就是希望你能出山助困难一臂之力。现在听你这么讲,我放心了。为了困难这孩子,你一定要出山啊”

        谢书记也没有料到让老会在听了困难的这番并不怎么动听的话后爽快地表示愿意出山。他用一种诙谐的语调对谢困难说道:“浑小子,让老这可是给了你最大的面子,你可不能辜负让老和施老的期望呀”

        谢困难说:“你就放心吧,我的一点一鳞半爪的本事都是施老和让老两位师父教的,他们就是我谢困难的老祖宗,他们的话对于我来说,肯定会比你的话管用”

        听了他的这番话后,大家又情不自禁地发出哄笑声。让老笑过之后,突然对困难也是对大家说道:“我虽然说可以考虑给困难顾问顾问,但并没有答应出山。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们的回答能令我满意,再谈出山不迟”他说着,环视了一下周围的人,接着说,“这个问题除了我家的男性儿孙外,其余的人都可以回答,包括明理和明全。”

        我们没有到他会来这么一手,所以大家都感到有点意外。

        让老说道:“从前,有一个老年妇人,决定将自己的家财散给残疾人和贫穷的人,但每个前来求助的人只能要一至两样东西。一次,一个聋哑人来到她的家门口,想要一支笔和一张纸,他先平举着两手,做了一个平摊的手势,然后用右手作握笔书写状。老妇人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即拿来一张纸和毛笔交给他。聋哑人拿起纸和笔,满意地离开了。过了片刻,一个盲人来了,他想向老妇人讨要一个墨镜,请问,这个盲人会怎么做”

        我们还以为他的问题一定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的,不想竟是三岁毛孩也能回答的问题。我自作聪明地回答道:“他一定是用两手的大拇指和二指作一个园圈形,然后朝眼睛上一比划”

        也许是大家都认为我的回答是对的吧,所以都不由自主地望着让老,等待他的肯定。不想谢困难却说道:“盲人只是盲人,又不是聋哑人,他为什么要比划他只要开口说我要一个墨镜就可以了。除非这个老妇人也是一个聋哑人还差不多。”

        谢困难的话音刚落,让老便将桌子一拍,大声叫道:“好我们的困难才是个不落人圈套的明白人好小子,我答应出山,并且将我的大孙子明山带上,去助你一臂之力。你是个当官的料,不宜老是干这个武术教练。”

        让老的话让大家都大感意外,人们很自然地将目光转向了我。我自己感到自己的脸在发烧,是呀,我是一个五十好几的人了,又是一个主管几百万人的大地区的文教部门的领导人,为什么对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回答不了是墨守成规还是太过自负

        谢书记大概也没有想到困难会如此回答这个问题吧,开始陷入沉思。过了很久,他才说道:“说实在话,要是我来回答让老的这个问题,也会象白局长一样回答”

        让老笑道:“这并不奇怪,因为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是书读得比较多的人,思想容易僵化,总以为自己学识渊博、阅历丰富,因此想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容易带学究气。许多当官的人为什么容易主观,甚至常犯官僚主义,这也是原因之一。他们表面上看好象也常通过会议和接待下面的人的来访,好象是在征询意见,但由于对下面的情况不明,加上自以为是以及程式化的思维方式,结果常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因此他们的指示和决策不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相反会成为新问题的制造者”

        “深刻太深刻了”听了让老的话,谢书记发出由衷的感叹。“让老,你不但是一位武林泰斗,还是一位哲学家,能从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说明一个大的道理,一个一般人无法看透和回答的问题,经过你这么一分析,真的使人有醐醍醐灌顶的感觉。你真是一位让人佩服的当代的大隐者、大智者”

        让老说道:“你太过奖了。其实,我只是一个局外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有时可能会比局内人看得透一点罢了。”他说罢,回头对我和林主任问道,“时间已经不早了,是不是今天就在寒舍将就一晚上,明天再回去”

        听了他的话,让明理和让明全忙说:“紫良叔爷家人口多,一下子添这么多人可能有些困难,不如大家都到镇招待所去将就一晚上吧”他说罢,打算派人到镇里去安排晚餐和住宿。见我们没有明确回答,便对谢书记说道,“谢书记,他们都等你表态呢”

        谢书记朝谢困难看了一眼,问道:“你说怎么办”

        谢困难幽默地说道:“你这是在请示我吗”

        他的话立即引起哄堂大笑。

        谢书记的情绪也很高,对儿子笑道:“你小子是不是听到让老说你是当官的料,开始有了官瘾了好吧,就算我向你请示吧,你说吧,我们听你的”

        谢困难笑道:“那好,你既然请示,我就指示了:留不过,我们吃了人家的,用了人家的,以后你可要想办法给接驾渡镇拨点款”

        笑声骤起。

        谢书记笑道:“完了你小子官还没当,就先动起脑子开后门了”

        又是一片笑声

        晚上,我们都在镇政府招待所住宿。让老因答应第二天同我们一同到临江,所以他和他的大孙子让明山也同我们一起住进了招待所。刚刚吃过晚饭,新丰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突然来到接驾渡。当然,他们的目标是奔谢书记来的。当时,谢书记正在招待所一间大客厅就我们地区武术活动如何开展问题征询让老和施老的意见,二位县太爷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喊了一声“谢书记”后,县委书记赵鹏程便说道:“你事前也不同我们打声招呼,是不是要对我们进行微服私访呀”他说罢,又回头对坐在旁边的让明理道,“你让明理也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地委书记要来,竟然事先也不向我们透点风声”

        谢书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你们之所以对我的一举一动都这么关心,是不是真的怕我来搞什么微服私访或者说,只有知道了我的行踪才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赵鹏程是县委书记中的老油子,同谢书记和我都很熟。他是一个嘴巴劲比手脚劲大的角色,行动可能总要比别人慢半步,但嘴巴却总要比别人快一拍。他听了谢书记的话后,笑道:“如果照你所说,我们是怕你来微服私访的话,那也是担心你的安全。万一你要是在我们新丰出事了,担责任的可是我们哪至于是不是为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问题,坦白地说,不能说没有这种因素。你是临江地区这个大庙里的城隍菩萨,我们是新丰这个土地庙里的土地佬儿,我保的是我这块土地的平安,对你这个城隍菩萨的一举一动当然要关注,不然你一脚踩下来,还有我们生存的余地吗”

        谢书记笑道:“所以就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说着,回头朝让老看了一眼,接着对赵书记说,“我这次来,是为了请让老前辈出山,那你的对策又是什么呢”

        赵书记说道:“我的对策是:第一,向你检讨,我们对自己管辖的地面有象让老这样的奇能异士没有及时发现和重用,是犯了官僚主义;第二,是向让老表示歉意,平时对他的关照不够”

        让老听了赵书记的话,立即插话道:“赵书记,你快不要这样讲,否则会折煞老朽。老朽虽然懂得一点拳脚套路,但只是属于三脚猫的功夫,所以不敢在人前张扬,自然更不敢去打扰县里的领导”

        谢书记说道:“让老,不用对他们客气了他这个县太爷的确是对你关心不够嘛”他说罢,又对赵书记问道,“我们明天一大早就要赶回临江,你们何必连夜跑来”

        赵书记说:“我们来,可不是跑来抱你的大腿的”

        让老一听,忙说:“我到临江只是临时性的,呆不了几天就会回来的,怎么敢打扰你们送行就更没有必要了”

        谢书记说:“让老,你也别对他的话太在意了,他们既然知道我们是来请你出山的,来送送也是应该的”他说着,忽然转身对我说道,“赵书记和陈县长之所以深夜赶来,肯定是来跟我这个城隍菩萨吐苦水的,既然被他们给抓住了,也只有单独让他们把牢骚发泄发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vscwx.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