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一个可以边走边谈的人_当时只道是寻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记:一个可以边走边谈的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当我对自己质疑的时候,她说对我无比的有信心。

        于是,我一边读着她的文字,一边写下来自己的一些感觉。

        其实,纳兰容若的词,很久以前就开始喜欢了。

        读诗词,应了一句话”你理解多少就得到多少”。是安意如,让我得到更多。

        诗词的评注也看过很多。一些作者,一边揪住诗词,卖弄博学,老学究的厉害,一边又故弄玄虚,让人不知所以。

        而安意如的表达恰到好处。就像读看张爱玲画语时的感觉:是在静夜里写给自己或一二知己读的私语。不事张扬,却能让你在惊心中一点点清醒。

        一般人读诗,或者听歌,看影视剧,动容的,往往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现实感慨。

        如果,你想要容若的词来陪伴,来纵容自己的伤感情绪,沉迷不自救,那干脆就不要读。

        而安意如解读饮水词,已经是超然的性灵相契的美感旅程。

        我知道,容若所给安意如的,是跨越时空的心灵的感动和陪伴,而不是桎梏。

        她说容若”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与容若相反的,我觉得,读她的文字,能感到江南女子的沉静恬柔,但是,这温婉之中又有着汪洋的洒脱放恣。

        正因为这样,她的解读越写意境越开阔。不拘泥于原词的琐碎,而是因此看到由此而来的忧愤,对于人世际遇的沉思。就像纳兰对于情越来越执著,像信仰一般追寻,但是对于世事追求越来越淡,直至视为身外之事。这样于他的深情幽婉之中尽显落拓不羁。

        而安意如,也是这样。她读诗词,沉浸它所营造的美感意境,欣赏古人的意趣盎然,但不会沦陷于它的凄婉怨念。

        因为她在爱过了这个男人之后,不再眷恋,只有眷念。就像一个陈年老友,相知相惜,又有着一般朋友所没有的潋滟低回,像是他已经给了终身的特权,比杨过赠予郭襄的三根银针还要潋滟却坦白。

        这是安意如和容若重逢最好的时候。不迟不早。就在这一刻。心中爱意旖旎,却没有了丝毫煎熬困惑。爱,在这时候带来的只有愉悦的自由轻松,相知相惜,却不牵绊。

        是了解。是默契。是等你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的情系千里。

        诗词,原本就应该是这样来读的。

        很认同安意如说”诗词鉴赏本来就是比拼品位的事”。

        她的品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vscwx.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