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战和之策
第(1/3)页
大晋太兴元年(328)、大梁开平二年、大成玉衡十八年四月十二日,夜色深沉。
姑臧城外正在连夜修筑营寨。
信使往来奔驰,气喘吁吁。
一会有人自城中出,奔往各处调兵;一会有人自远处来,汇报各种情况。
从来没有哪一天,姑臧城似这般紧张过,即便张轨中风卧床那会都不至于此。
人的名、树的影,邵贼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的大军杀来,是一定要见血的,而且一定会让凉州现有格局产生巨大的变化。
姑臧城内,也正进行着紧张的兵力调动。
幕府右司马韩璞临危受命,担任起了指挥城防的重任。
他也是老将了,粗粗一估算兵力,立刻就建议放弃城外驻军,只留少许兵力监视,主力撤回中城、北城、南城。
这个建议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韩璞非常坚持,因为——
姑臧城很大,非常大,即便是在中原,亦可称为雄城重镇。
最初的姑臧城为匈奴所筑,东西三里、南北七里。
现在被称为“中城”,整体呈矩形,南北两端呈翅形。
张轨在位十四年,扩建姑臧城,在中城以北营建“北城”,作为他办公、居住的地方。
张轨死后,张寔继位,执政六年。期间但积蓄实力,发展生产,没大兴土木。
张寔之后是张茂继位,短短在位的四年间,他也不愿劳民伤财,就只提出重新、彻底地修缮城防,并在北城营建制高点灵钧台。
前者得到了同意,后者被群僚劝阻。不过,随着匈奴西进的企图愈发明显,最终于五年前建起了灵钧台,作用是“王公设险,武夫重闭”。
很显然,这是模仿邺城铜雀三台,考虑到张茂自己就住在灵钧台,日常办公亦在此处,那就更明显了。
张骏于四年前继位,他是个喜欢大兴土木的主。
恰好张轨、张寔、张茂时代长达二十四年的收拢流民、安抚部落、发展生产奠定了相当的物质基础,于是他开始营建南城。
南城主要是作为宫城存在的——虽未开国称制,但张茂曾接受匈奴“凉王”册封,匈奴败亡后,张骏对外且不论,对内自称“凉王”。
南城目前只是圈起了城墙,打好了宫殿地基。
在张骏的规划中,谦光殿(又叫“明德堂”)是他办公理政的地方,位于正中心,但他不住在这里。
谦光殿西有政刑白殿,南有朱阳赤殿,东有宜阳青殿,北有玄武黑殿,为四时宫,依照季节不同,每宫住三个月。
此五殿之外,其实还有许多殿室,张骏亲自规划命名,但因为上位不过四年,来不及修建而已。
南、北、中三城之外,四周还要各筑一小城,作为姑臧的外围屏障,这倒是已经完工了,因为非常小,城周各千步(边长不到四百米)而已。
城内各植园圃,同时也作为讲武场,进行小规模的练兵。
四座小城和三座大城,便有了凉州七城的雏形了。
试问如此复杂、大型的城池,怎么守?需要的兵力是海量的。
韩璞觉得,要么放弃守城,直接与来犯之敌战于外围;要么就全线收缩,把每一分兵力都撤回来,并放弃一些不甚紧要的城区,全力守住核心区域,比如中城和北城。
但他这个建议能不能被接受,还得看张骏及幕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vscwx.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