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爱笑的男孩运气不会太差_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四章:爱笑的男孩运气不会太差

第(1/3)页

  刘怀民这些清风县学子,虽然已经毕业了,但他们同样也可以选择继续读书,若是苏泽没有来京城,那么他们就会在毕业后进入到各个研究所继续学习,可自从苏泽来了京城,又办了京师大学后,就变成了去京师大学继续深造了。

  不过这其中有一个缓冲期,也有个考核期,这些学子需要从学校里面步入社会,出来自己找工作,以自己所学谋取生计,用苏泽的话来说就是实习期。

  在度过一段实习期后,如果还想继续深造,那么再进行一次考试后,就可以继续学习,若是在实习期的时候发现所学的不是他们所喜欢得,可以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比如刘怀民,他若是不想再学和金融,商业有关的知识了,通过了京师大学的考试后,就可以转去学文当官,亦可以去医,选择性很多。

  苏泽的主张历来都是鼓励这些学子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学习,不一定非要为了科举才读书,你喜欢什么专业的知识,就去学什么专业的知识,而不是因为要考科举,才去读书。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实习期就是让这些学子自己去判断,是不是因为喜欢才去学的这些专业,给学子们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至少在苏泽看来是这样的,不是非得考中了科举才能证明你是读书人,有本事,有出息,是人才,那证明不了什么,现在朝廷选拔人才的方式本就有弊端。

  人为的将人强行分为三六九等本就不对,谁说非要当官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所以苏泽一直主张的便是让清风县出来的学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去学习,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了,是可以再次换一门专业的知识去学习的。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谁更好苏泽说不上来,但相比起应试教育,他更喜欢素质教育多一点。

  科举也算得上是应试教育了,这种教育方式为填鸭式教育的一环,将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犹如填鸭般,就是在鸭子饲养的过程中养鸭者用含糖量高的饲料塞进鸭子嘴里使其快速增肥,而其他如鸭子划水生存的能耐等,不会是关注重点。

  通常被视为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于考试成绩,背诵与解题的教育制度,与素质教育不是相对应的两个概念。

  科举在苏泽看来便是读死书,死记硬背,使得读书人的思维都变得僵硬了起来,大大的扼杀了读书人的创造性,科举考的也是八股文,不需要你有多文采斐然,只需要你记性好,按照八股的格式,老老实实的将背下来的知识誊写在试卷上就可以了。

  这也是为何许多古代才思敏捷的才子却屡屡在科举上受挫的原因,难道是他们不聪明吗?

  苏泽认为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科举的弊端所导致的,依靠这种方式为朝廷选拔人才不可取。

  不可否认,应试教育是有其优点所在的,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公正,可大明如今的科举,弊端太严重了,苏泽认为大明想要变革需要的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家独大。

  他既然已经开了历史的先河,在大明开办了第一所综合性的学校,那么自然不想再让大明的读书人再走科举的老路了。

  所以苏泽采纳了后世的教育模式,在上大学之前,实行应试教育,可大学之后,学子就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问了。

  在清风县的时候没那个条件,因为拢共只有那么些学子,采用这种方式有些麻烦,因此虽然也分了许多学科和专业,但大多数时候也都是让学子们拿着苏泽修撰的教材自学,学子们没有系统性学习的条件。

  寻常时候都是由苏泽的几个学生代为授课,苏泽也只是偶尔有时间了,才会去学校给学子们解答疑惑。

  他毕竟只是一个人,实在是分身乏术,在清风县的时候还好一点,毕竟人少,苏泽也不算很忙,还能腾出时间。

  可到了京城之后,自然不能和以前一样了,需要早做打算,如今京师大学的学生不多,师资力量尚且勉强能应付,可等到日后京师大学学生多了,就不能再草草了事了。

  儒学尚且可以外聘那些大儒来代为授课,可其他学问大儒不会的,还是需要人来授课的,所以苏泽需要从之前接受过学子中选拔出来给新学子授课,这些选拔出来的人一边当老师,一边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

  更何况苏泽野心可不只是如此,大学办起来了,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也得办起来吧,想要实现教育普及,那么学校是一定要办起来的。

  办学校的银子苏泽是有的,招收学生也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现在很缺老师,缺的不是教人识字的老师,教人识字大可以请那些秀才,举人,可教授其他学问的老师又要请什么人呢。

  师范专业苏泽都还没设立,清风县也没有,所以苏泽就想了个法子,从清风县先前的学子当中选出人来,去下面的小学,初中,高中当老师。

  这些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会在京师大学继续学习,等到后面设立了专门的师范专业,就不采用这种方式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vscwx.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