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官运桃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这不仅是自毁前程,也是对我们这些为他殚精竭虑的人的一种沉重的打击。我相信,谢东山和史翠娥得知这个消息后一定会气得晕过去的。为此,我对穆青杏说:“我们该如何向谢东山夫妇交代呢他们要是知道了谢困难放弃学业出走,一定会气得晕过去的”

        不想穆青杏对我的悲观论调很不以为然。她说:“看你说的俗话说得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说不定谢困难将来真的可以成为一代武学宗师呢”

        我不无忧虑地说:“就怕谢东山和史翠娥不会这样想啊”

        她说:“你放心,保证他们看到困难的这封信后,不但不会忧伤,反而会很高兴的”

        我佩服穆青杏的洞察力。现在听到她这番话,我心头的重压仿佛减轻了许多。为了应对谢东山和史翠娥的责问,我决定让她陪我一道去见见他们。

        这天傍晚,我和穆青杏来到谢书记的家里。

        谢书记和史部长一见我们结伴而来,当然知道肯定是与困难的事有关,对我们的接待自然异常热情。谢书记问道:“是不是我们的那位淘气包又撞祸了”

        穆青杏答道:“不,我们是来向你们报喜的”

        史翠娥一听,喜上眉稍,问道:“又有什么喜事”

        穆青杏便将困难的那封信递给她,说道:“你们先看看这封信吧”

        史翠娥接过信,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我发现,随着她的眼光由前而后的移动,她的脸色开始由晴转阴,最后竟潸然泪下,口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孩子,这孩子”

        信由她的手里转到谢书记的手里,不想他看罢,竟发出爽朗的笑声:“好这浑小子有出息当年我弃学投军时,也只给父母亲留下一张纸条便不辞而别,他还不错,竟留下这么长的一封信。好我看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老白,你将详细情况再讲一讲”

        我便将事情经过向他介绍了一番,特别是将那个施老头用手掌将鹅卵石搓成粉末的神奇功力向他作了重点介绍。谢书记一听,猛击了一下座椅的扶手,大声叫道:“好困难的选择绝对正确。如果他能将施老前辈的功夫学到十分之一,也就不错了。我家其他孩子都是搞文的,正缺一个搞武的,有文有武,才能阴阳平衡嘛,好”

        史部长一抹泪眼,顶撞道:“好个屁现在搞武的有什么出息”

        谢书记反驳道:“我实际上也是搞武的,现在不是也当上了地委书记怎么能说搞武的没有出息何况施老前辈是世代医武之家的传人,困难能成为这样的奇人的徒弟,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呀,你怎么能说这样不明事理的话就算困难不能学得施老前辈的全部本领,哪怕就学点皮毛,也不愁找不到工作。现在虽不是战争年代,但公安、武警哪样能离得开武术和强健的体魄”

        听丈夫如此一说,史部长破涕为笑了。我的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我朝穆青杏看了一眼,调侃道:“穆老师虽然是搞教学的,但对领导的心态的研究真可谓是入木三分哪我来之前,还担心谢书记不高兴呢,可穆老师却说,谢书记看过困难的信后一定非常高兴,现在果然如此,让人佩服”

        穆青杏说:“我之所以敢于下这种结论,不是因为象你们当官的那样一门心思去研究领导的喜好,然后再想心思去投其所好。我感到困难与谢书记有许多相似之处。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困难能作出这样的选择,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行动。我相信,如果谢书记在年轻的时侯遇到这样的事,一定也会作出同困难一样的决择”

        假如说,她这些话属于马屁经的话,她的马屁可算是拍到点子上了。她的话音甫落,谢书记便纵声大笑起来

        随着电影少林寺的上映,一股崇尚武术的热潮,就象被飓风卷起的狂涛,迅速扩散到大江南北。且不说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被这股狂涛冲得神魂颠倒,就是一些文化体育主管部门的头头脑脑,也被这股狂涛冲得晕头转向。不管是老还是少,仿佛大家都是沉睡了几千年的石猴,突然从如来佛的五指山下蹦了出来,睁开眼睛一看,发现世上竟有“花果山”、“水帘洞”这般仙地胜景,于是突然醒悟并陶醉起来,仿佛直到此时才记起自己原来是崇尚武功的老祖宗的传人,才意识到武术乃我中华民族的真正的国粹。为了宏扬国粹,便纷纷组团结队上少林,登五台,走武当,访峨眉,寻崆峒,祭昆仑。临江因地处南北要冲,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于是,我这个文化教育体育局的局长,在领导的指示下,为了证明我们临江是某种拳种的正宗的发源地,便迫不及待地组织人力和财力,挖掘整理本地区蕴藏于民间的瑰宝各种拳种和武术套路以及蕴藏于民间的秘典,为“华山论剑”作准备,以夺得“天下第一”金字招牌。与此同时,便是组织各种各样的武术培训和比赛,借以发现人才,兼以营利。通过大量的工作,一股气势磅礴的爱武习武的浪潮迅速席卷临江的七县两市。就在这种形势下,谢困难突然回到了临江。

        那是1984年的国庆前夕的一天,我正在地区原体委的办公室同分管体育的林副局长研究如何在各中小学增设武术课的问题,忽然接到史部长打来的电话,说是困难已经回来了,要我抽空到她家去一趟,并特别叮嘱,一定要穆青杏一道前往。我放下电话,便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消息告诉林副局长:“老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谢书记的小儿子谢困难回来了”

        林副局长对我说的“好消息”反应极其平淡,用不屑一顾的口吻说道;“就是那个临江地区的第一号苕种”

        我听了他的话,心里很不舒服,斥责道:“你这家伙,是听谁胡说八道我告诉你,谢困难不但不苕,而且聪明过人。你不要听信谣言,谢困难绝对不是所谓的苕。”

        他说:“你唬鬼哟他既然聪明过人,为什么还要丢下书不念而离家出走”

        我说:“他不是离家出走,而是到江西省的樟树镇去拜师学习武艺。”

        他一听,来神了,兴趣盎然地问道:“真的吗我怎么没有听说”

        我于是便将事情的经过完完整整地向他介绍了一番。他听罢,屁股猛然离开座椅,上前抓住我的手,说道:“要是真的如你所说,这个人我们倒是用得着就不知他是否真的学到了一点真功夫”

        我说:“他本来就有武功基础,再加上名师指点,肯定不会是在外面瞎混。”

        “要是这样的话,可以考虑将他调到我们局”林副局长说着,见我准备离开,立即拉着我的手不无顾虑地说道,“他可是现在人们对高干子弟所称的八旗子弟呀,你可千万不将一个混世魔王弄到我们局,否则就等于我们自己给自己准备了一副棺材呀”

        我说:“你放心,他从来不把自己当成是高干子弟,而是以农民的儿子自居的,既淳朴又本分。你想,他要是纨绔子弟,我会将他弄到自己的部门来”

        林副局长听我如此说,这才放下心来。过了片刻,他对我说道:“若真如你所言,这个人可得牢牢抓住呵”

        我离开体委实际是文教局的一个部门后,立即赶回一中,向穆青杏转达了史部长的电话内容,并相邀一道去谢书记的家,与谢困难相见。她听说谢困难回来了,显得十分兴奋。她对我说:“老白,我们是不是干脆来一个送佛送到西,给困难办一张高中毕业证书现在讲究学历和文凭的时代,他只有初中学历,将来找工作也成问题呀”

        我说:“先看看情况再说吧”

        中午,我和穆青杏来到“书记大院”。谢困难大概是听说我们要来吧,早早就站在大门口等待我们的到来。当我们出现在大院门口,他便迎了上来,不停地喊着“白局长”和“穆老师”,显得非常兴奋。

        我朝他望了一眼,只见他穿着一件海军衫,胸部肌肉隆起,手臂肌腱突兀,看上去虽然比以前清瘦,却明显比原来健壮,给人以孔武有力的印象。特别是他的那双眼睛,清明异常,炯炯有神。由于工作关系,随着对武林人氏的接触的增多而对武术门道有所了解的我,也知道从一个人的眼神判定此人的武功的深浅,因此,我相信,谢困难的这种眼神无疑是因其功力深厚所至。

        谢困难跑上前来,竟突然双膝着地,朝我和穆青可杏拜了三拜。我和穆青杏都吃了一惊,穆青杏忙将他扶起,说道:“施老前辈不是讲过,男儿膝下有黄金吗你怎能轻易下跪对我们磕头呢”

        谢困难说:“俺师父说:男儿膝盖再硬,在父母和恩师的面前也是软的。你们是教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的恩师,给你们下跪磕头是应当的。”

        我的眼睛湿润了,穆青杏更是热泪盈眶。她激动地说道:“我们的困难长大了,成人了,明事理了谢谢,谢谢”

        这时,谢书记、史部长以及土改兄妹六人都走出大厅,前来欢迎我们。从他们满面春风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全家对困难的回归是非常高兴的。谢书记走上前来,一手拉着我,一手拉着穆青杏,神采飞扬地说道:“我们全家就等着你们。困难的下一步路该怎么走,都想听听你们两位的高见哩”

        进了客厅,谢书记招呼我们坐下后,史部长便吩咐抗美和红旗给我和穆青杏沏茶,我趁机问困难道:“困难,下一步该怎么办,你自己有什么想法没有”

        “书,俺是不想再念了。俺想早点参加工作,有了工资后,就可以给俺在小神头堡的养父养母寄去,帮助俺的在小神头堡的那个家解决一些困难”

        土改听了他的话,大概是感到不舒服吧,对困难大声斥责道:“你莫搞错了,你的家在临江,你的父亲叫谢东山,母亲叫史翠娥,你在小神头堡只是呆过一阵子,那不能算是你的家。以后别老是一口一个小神头堡的,让人听了不舒服”

        谢困难听了土改的话,不由怒目园瞪,顶撞道:“我的家既在临江,也在小神头堡,两边都是我的家。你凭什么说小神头堡的家不是我的家谢东山是我的父亲没错,史翠娥是我的母亲也没错,他们只是给了我生命的人,假如没有陈榆树和吕梅花谢困难的养母在最困难的时侯对我的抚养,我也许早就不在人世了,所以说,他们也是给了我生命的人,虽然是养父养母,但对我来说,他们在我心中的地位并不比谢东山和史翠娥差多少,你懂不懂,养育之恩大于天啊你要我忘记小神头堡的那个家,就是要我忘恩负义,告诉你,俺谢困难宁可不认谢东山和史翠娥,也不会不认陈榆树和吕梅花”

        他的这番言词让在埸的所有的人都感到吃惊和尴尬,他的哥哥姐姐们都情不自禁地将目光移向了谢书记。谢书记朝我和穆青杏看了一眼,立即对土改斥责道:“土改,你现在已经不是一般的人了,而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国家干部。你讲出的话,不但困难不爱听,就是我和你妈也不爱听。困难说得对,要不是陈榆树大伯一家将困难带去抚养,他也许真的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为什么欣赏你弟弟的为人就是因为他实在和讲良心。他不忘自己的养父母,不忘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小神头堡,就足以证明他没有忘本。不要说是他因为在小神头堡生活了十几年而对它产生了深厚感情,就是我,虽然只在那里生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要不是小神头堡的乡亲的掩护,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所以我对那里的乡亲也是难以忘怀的。中国有句俗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什么小神头堡的乡亲对困难有如此大恩,你却要他忘记,这象话吗赶快向你弟弟认个错”

        土改只好对我们苦笑了一下,转而对困难说道:“对不起,是我说得不对”

        谢书记见困难还在生气,又转身对困难说道;“困难,你大哥的话是不对,你也不要耿耿于怀,既然你大哥已经说对不起了,就原谅他这一次吧”

        谢困难这才咧着嘴笑了,说道:“你这个地委书记还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vscwx.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