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超过标准,你们确实有一套对付上面的办法呀,我看困难同志把你们的这些菜称之为上人政策下有对策并没有太大错误”
谢困难说道:“算了吧人家是看到你好不容易才来接驾渡一次,出于礼貌和尊敬才不已而为之,我们照吃就是了,反正我带足了粮票和钞票”
听了困难谈到粮票和钱的事,让明理立即说道:“就一餐便饭,还交什么粮票和钞票”
谢书记说:“上面的干部到下面吃饭要交粮票和钱,是铁打不动的纪律,当然得交。”
让明理笑道:“谢书记,你可能到下面来得少,不知道在我们这里粮票已经不吃香了,不信你到餐馆去问问看,看他们愿不愿收粮票”
谢书记吃惊了,问道:“为什么”
“自从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各家各户粮食产量都大大地提高了,现在是愁储存粮食的仓库太小太少,我们镇粮站已经开始拒收农民手中的自由粮了,而农民也开始愁粮食卖不出去了。你想,现在谁还在乎粮票你虽说是地委书记,但我敢跟你打赌,保证用不了多久,国家就会取消粮票、油票”让明理说道。“至于交伙食费的事,这餐便饭虽然稍微超了一点标准,但又能值多少钱你们既是领导又是贵客,要是收你们的饭费,不是骂我们的人么”
谢书记还想说什么,谢困难立即制止道:“别争了,你就给让书记和让镇长一个面子,腐败一次算了。先吃饭吧”
开席了,让明理和让明全又要拿酒来,由于施老不喝酒,加上有谢书记在场子,其余的人当然也只好拒绝用酒了。
吃过饭,在招待所小会议室小憩时,谢困难又对父亲说道:“书记大人,你老人家长年呆在地委大院,对下面面情况了解得太少了。就比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事吧,你碰到今天这种场面感到很意外,所以也很生气。其实,这种现象已经相当普遍了,群众的意见大得很,如果不尽早治理,照此发展下去将不可收拾.所以,我劝你不要老是守着你在地委里的那个舒适的窝,应该多到下面走走,不然,你这个大书记被人家卖了,可能还会帮人数钱呢”
他的话自然引起我们和围观的群众一片笑声。
谢书记听到儿子的这种不顾场合的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显得非常高兴的样子,将坐椅的扶手使劲一拍,大声说道:“你说得对,以后我一定要多到下面去跑一跑,不然真的会象你所说的那样,被人家卖了还要帮人家数钱”他说罢,转身对坐在他旁边的我说道,“你别看这个浑小子说话不分场合,但说出的话却十分在理”
我笑道:“你现在才发现呀其实我和林主任,甚至包括黄部长,早就对他的这种敏锐眼光和率真的秉性和求是的作风非常欣赏。你虽然是困难的父亲,但由于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多,对他还缺少了解。我劝你不要老是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看,而应该将他当成同志来看,不然就总会以为他是小孩子,对他所说的一切都容易当成无忌的童言,很难予以重视。”
谢书记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地说道:“深刻,你说的非常深刻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将他仅仅看成是自己的儿子,更不会倚老卖老,以老子自居了”
谢困难说:“不以老子自居是对的,但你毕竟还是我的老子,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不轻易开腔的施老插话道:“虽说老子和儿子的身份是改变不了的,但毕竟属于两代人,无论是从年龄还是知识结构来说,代沟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不管是父亲还是儿子,应该互相尊重和体谅才对,只有这样,方能取长补短。”
谢困难见师父如此讲,立即表示赞同。他说:“我之所以偶尔跟老爸唱唱反调,并不是要不是为了表现自已比他高明,而是觉得他缺少与老百姓的沟通,长此下去,必然会脱离群众,因为他是位高权重的地委书记和行署专员,如果长时间脱离群众,势必会成为聋子瞎子。一个聋子和瞎子再有能耐,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受人尊重和爱戴,在执行行政策时,就很可能犯官僚主义,也就不可能同中央保持一致呢。我是爱护他才会这样讲,否则我干什么要拿他寻开心就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来说吧,他看到接驾渡镇的同志的这种四菜一汤感到不可理解,甚至很生气。其实,关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表现还多得很,老百姓中流传的许多讽刺挖苦这种现象的俏皮话,他就未必知道。比如,有一个顺口溜是这么讲的:中央政策不会变,就怕下面不兑现。省里发文打折扣,地区只好跟着变。县里再定土政策,乡镇自己看着办。村里成为受气包,百姓两眼望青天。我相信老爸就不一定听到过这种顺口溜。就是听到了,也只会认为这是乱扯淡。我认为,这种顺口溜虽然尖刻些,但却反映了老百姓的情绪,是群众心声的反应。如果对群众的心声都不了解,又怎么样体察民情呢连民情都体察一到,又怎么对这种现象于以治理呢”
他的这番话使我感到吃惊,想不到一个曾被人说成是“夹生苕”的人,竟能说出这番既深刻又实在的道理围观的人群中有人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对他的话表示拥护和赞同。谢书记肯定对儿子能说出这样的话也感到吃惊。但是,他同我们不一样,既不好公开承认顺口溜言这有理,又不好公开批评儿子是乱扯淡。他用一种模棱两可的语调说道:“你这浑小子,又在给你老爸进行再教育了你说的是有些道理,我们这些在位子上的为政者是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流传如此多的俏皮话这些俏皮话听起来是让人不好受,但确实是反映了群众中的一股情绪”
让明理听了谢困难的俏皮话,本来是满脸尴尬,笑也不是,骂又不敢,他朝谢书记望了望,对谢困难苦笑道:“你真会开玩笑,其实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并不象这种俏皮话所讲的那样,我们对中央的政策不只是坚决拥护,而且也是坚决贯彻执行的。你说的只是极其个别的现象”他说着,又朝谢书记看了一眼,知道之所以受到谢困难的这番“教训”,完全是由于自己的一些作法引起的。为了打破尴尬的局面,他接着对谢书记笑道,“谢书记,你别生气,你知道,我们这里的人,虽然喜欢骂人,但好客却是我们最大特点。我们之所以稍微超了一点标准,并不是看在你是地委书记的份上,而是看在施老的面子上的。他是你请来的客人,又是要到我们临江地区来投资的老板,不搞得丰盛一点,就显得太不礼貌了”
谢书记之所以受到儿子的“教训”,起因就是让明理的所谓四菜一汤,现在听了让明理如此辩白,他还能说什么呢他朝施老看了一眼,摇头笑了笑,当然只好缄口不语了。
大家闲聊了一会,我们便起身向让紫良老先生住居的村庄凤凰坪进发。让明理和让明全自然也陪同我们一道前往。
大概是在我们用膳的过程中,已经有人向让紫良老先生通风报信吧,当我们尚未进村,便见一个老头站在村头的一处高坡上,迎风而立,衣衫飘动,宛若一尊塑像,让人一见便油然而生敬意。他的身边还站着一位年轻人。让明理对我们说道:“那个老人就是我们的紫良叔公。旁边的那个年轻人就是他的大孙子让明山。”
实际上,不等让明理开腔,谢困难和施小明就发现了那个迎风而立的老人就是让老前辈,两人便手拉着手,向让老前辈奔去。到了让老的跟前,两人同时甜甜地叫了一声“太师爷”,便跪下磕头。
他俩的举动,让让明理和让明全十分吃惊,回头对我和林主任小声说道:“这两位小公子怎么向我们的叔公行此大礼”
我笑了笑,说道:“施老是让老的徒弟,而谢困难和施小明又是师兄弟,见了让老前辈当然要磕头行大礼了”
林主任听了我的解释后,说道:“你这一说倒把我给弄糊涂了,谢困难平时都是喊施老为师父,现在又喊师父的师父为师父子,这辈份岂不是搞乱了”
我听了林主任的话,也觉得其中有问题,只好回答道:“也许是他们武林中有什么我们还不懂的规矩吧,我也说不清楚。”当我们走到让老的跟前时,谢困难便将他的父亲、我和林主任一一向让老介绍。让老跟我们一一握过手后,转身对施老说道:“大概又是你在扰我的清梦吧竟将地委书记、文教局的局长拉到这里来人家可都是党政要员啊,时间宝贵,让他们到这荒山野岭不是有意为难他们么”
施老笑道:“他们也是思贤心切呀”
让老道:“什么贤不贤的,我只不过是一只山野闲鹤,过惯了与松月这伴的生活罢了。这种闲人对他们有何帮助”
谢书记说道:“你老人家是武林泰斗,我们是想请你出山,为我们地区的武术发展献计献策”
让老说道:“你也太看重老朽了。老朽年迈体衰,恐怕力不从心哪”
我听他声音洪亮,不由自主地再次朝他打量起来,只见他虽然满头银发,但背不驼,腰不弯,看上去犹如六十余许人,假如对他毫无所知的人看到他,谁又会想得到他已是八十多岁的老翁呢于是,我插话道:“你老人家身体这样好,看上去真的比我这个五十多岁的人还显得年轻,怎么能说这样的话”
让老笑道:“你们是为国家操劳,殚精竭虑,自然与我这个山野之人不同”
就在大家寒暄说笑之机,让老的两个儿子以及几个孙子纷纷从村子里跑了上来,在他们的身后,尾随着一大帮喜欢凑热闹的小苏萝卜头,他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为这种迎接平添了一层喜庆气氛。让老的大儿子对让老道:“爹,带客人进屋去喝杯茶吧”
让老向大家笑道:“这一大帮人,都是老朽的儿孙和曾孙曾孙女”
我朝这大小小的一群人扫了一眼,一共有十七八个,如果再加上家里的女性和在外未归的男性,这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呀谢书记笑着对让老说道:“你老人家真是有福气”
让老说道:“什么福气不福气,我可是国家的罪人哪,中国现在人口之所以这样多,就是因为有象我这样一批老混蛋无节制地生儿育女,才害得现在要搞计划生育”
听了他的风趣的笑话,大家情不自禁地大笑了起来。谢困难忽然对谢书记说道:“地委书记大人,你生的儿女也不少哇,你什么时侯象我师爷这样自责过”
谢书记听了他的话,自然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笑过之后对谢困难斥责道:“你这个浑小子,当年我要是不多生几个,你会来到这个世界吗”他的话自然又引得大家笑出声来。他接着说,“你今天把矛头专门指向我,仿佛我跟你们来,不是来请让老先生出山,而是专门来接受你的再教育似的。你知不知道,那个时代象我们这些为国家贡献人口的人,不但不象让老前辈所说的罪人,而是被国家称之为英雄不信你问问你的师父和师爷”
记住手机版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