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在财力和地位允许的情况下,违法犯罪会转化为一种介于法律和政策中间的高级行为。合法的掠夺在这种时候通常被称为:目光敏锐、胆识过人、经营有方。”
“一坤如果不知恩图报,就得死。”夏英杰补充道。
叶红军点点头:“至少,有这种可能。”
夏英杰沉默了片刻,沉静地说,“不动是死,动了也是死,不如动一动多争取一线生机。现在讲死里求生,我看还得再加上一条,争取死得光彩一点、有价值一点、有责任一点,不能用死来逃避。躺着死不如站着死,死在法律的枪口下不如死在得罪黑社会的报复下,死也得讲角度、讲位置。”
叶红军说:“我只是讲有叮能,但不是绝对的。”
夏英杰说:“我和一坤是生死与共的,这个信念使我的心情越来越平静了,所以也没什么可怕的。事态到了这种程度,我在想,是不是先把江州那边的局势稳定下来,以免节外生枝,搞不好连这边的机会都丧失掉。”
“我也一直担心这个。”叶红军说,“王海拖得太久,可能会被认定为欺诈,如果引起地方政府的警觉或干预,走不脱留不下,造成丑闻。一旦牌子倒了失去信誉,那时候就是有资金也无济于事。”
“不能再犹豫了。”夏英杰果断地说,“打电话,现在就给孙刚指示。”
“那得一坤亲自下令。”叶红军说,“我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听的。”
“子云自杀,一坤的电话还会安全吗”夏英杰说,“我来讲,在这一点上我比你有权威,狗仗人势嘛。你把电话号码找出来。”
夏英杰拿起车上的电话,接过叶红军的通讯录查出孙刚的电话号码。
电话拨通了,接电话的并不是孙刚而是餐馆打工的店员,夏英杰报出了自己的姓名,让他去叫孙刚听电话。
片刻,电话里响起了孙刚的声音:“我是孙刚,你是夏英杰吗你在哪里”
“我在罗马,受一坤的委托给你打电话,能听清楚吗”
“声音很清楚。”孙刚显得非常激动,说,“我们都快急死了,王海那边就等签字了,不敢哪,一点没有坤哥的消息。”
“你听好了,”夏英杰郑重地说,“我受一坤委托通知你,并通过你转告王海,格拉普尔有限公司与江州皮革厂的产权协议可以正式签字,你马上将维也纳的价值七百万人民币的奥地利先令打人江州皮革厂的账号,其余部分三个月内付清,资金很快就能汇过去。听明白了没有请复述一遍。”
“听明白了,听明白了。”孙刚将指示复述了一遍。
“还有其它的问题吗”
“有哇。”孙刚问,“下一步怎么办呢”
夏英杰笑着说:“准备几只箱子,等着装钱。”
“哈哈哈”孙刚也笑了,笑得那么轻松、那么如释重负。
“我的任务完成了。”夏英杰说,“祝你们顺利,再见。”
夏英杰放下电话,压抑的心情似乎舒缓了一点。思考一个决定是那样艰难、复杂,而做起来竟是这样轻易、简单。
“好了,送我回去吧。”她说。
叶红军启动汽车上路了。
平坦的大街上车灯流动,像一条美丽闪光的长河。街道两边商店林立,霓虹灯闪着五颜六色的光。人行道上漫步着陶醉的情侣、天真的孩子、悠然的老人。多么美好的图画,多么美好的生活。夏英杰望着美丽的街景心里涌起一阵感慨。一阵酸楚。她自言自语地说:“方大诗人已经自杀八天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也许已经烧成了灰。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没了,我们这些人居然不能去看一眼、送一程。”
叶红军默默地开车,一声不响。
夏英杰打开车窗让冷风迎面吹来,呼吸着清凉的空气,直到冷得受不了她才关上车窗。她的感觉好了一些,问道:
“江薇在巴黎不会有什么事吧”
“不会。”叶红军说,“她一直有人陪着,充其量只是与杨小宁谈几句话,又不是去威胁、对抗,不会有危险。到了英国会有人接她,更不会有事。”
夏英杰说:“等江薇回来,我们这边可能已经稳定了。她的事情也不少,我想让她先把方子云的诗集搞出来,精致一些,她现在比我们精于此道。”
叶红军说:“事情太多,一桩接着一桩,乱成了一锅粥。你现在什么都不要考虑,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回国见一坤。你到北京是什么理由一坤到北京是什么理由这个问题容不得一点含糊,必须有一个经得起论证的解释。”
“我想不出来。”夏英杰说,“我想过到北京找王文奇谈写序的事,去看小马,甚至连即兴结婚都想到了,但是理由都太牵强。这个问题肯定得请教你,我明天订机票做准备,动身之前你得把答案告诉我,拜托了。”
“刚才我一直在想着,我也伤脑筋。”叶红军说,“理由倒是有一个,于情于理都无懈可击。只是,你会认为很卑鄙、很残酷。”
“有这么严重”夏英杰不解。
“子云的老家在河北省三河县一个小村庄。”叶红军讲出这句时显得压抑而无奈,他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三河县离北京坐车只有两个小时的路程,上大学时我和一坤都去过。子云自杀八天了,等你订机票、回国,再从海口飞到北京,这个时间子云的骨灰肯定已经被他父母带回三河。你是二十七号得到的消息,你和一坤去三河悼念死者从时间和空间上都能成立。子云是一坤的同学,是你同事,又是你们的朋友,悼念死者是人之常情,天之常理。至于安全问题,一是沸点时刻过去了,二是避开了是非之地,三是退款之后警方压力减弱了,所以不会有大麻烦。即使真有麻烦也是一次问答的过程,你和一坤足以应付。去三河当天就能回来,一坤在北京的这段时间里完全有机会会谈。我认为,目前只有这个理由能成立。”
夏英杰心里又是一阵痛楚,黯然道;“子云是什么命人都变成灰了还要被利用,太残酷了。”
“子云在大有灵,他会理解的。”叶红军说,“子云是我和一坤最好的朋友,对子云的死,仅仅有眼泪和难过是不够的,是要完成他的心愿,负起他对家庭和父母应尽的责任。如果大局垮掉了,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更对不起死者。”
夏英杰知道,只能这样了。
四月三日,江薇达巴黎的第二天。
巴黎,繁华的国际大都会,欧洲的中心。江薇一踏上这块土地就感到了这座城市浪漫的情调和高贵的气质,这里有许多让她向往的地方:著名的巴黎圣母院、雄伟的埃菲尔铁塔、英雄的凯旋门、神圣的巴黎公社墙
然而,她来巴黎的任务是找杨小宁质询,为林萍讨个公道。
所以,任何活动都要等到办完这件事才能进行。
星期天的巴黎很安静,大部分商店都不营业。上午九点,江薇在法籍华人王光祖夫妇的陪同下驱车前往杨小宁家。
对于此次巴黎之行,江薇心中存在很多的疑问。在她看来,找杨小宁为林萍讨个公道不会有任何结果,也没有任何意义。杨小宁这样的人是不会为自己所犯的罪行负道义上的责任的,否则他就不会以这种方式生存。夏英杰与叶红军之所以这样安排,一定有他们的目的,尽管她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异常,但她的敏感使她判断一定有什么事发生了。以夏英杰的头脑与理智,她决不认为夏英杰会因为林萍的处境之悲惨而做出这样近乎画蛇添足的决定,更何况还有精明过人的叶红军做参谋。
尽管江薇疑虑霞重,但能到巴黎来本身还是使她兴奋不已。
王光祖四十二岁,现为欧洲华人商讯联合会秘书长、欧洲北京人同乡会理事,一九七二年到法国,现经营三家中餐馆。因侨务工作,他在维也纳与叶红军初次相识,一九九二年在罗马再次与叶红军相遇,以后一直有书信交往,他很欣赏叶红军的为人和才干。这次受朋友委托,他负责接待江薇,负责她在巴黎期间的安全,他亲自去机场接江薇,安排她在家里食宿,照顾十分周到。
雪铁龙轿车行驶在巴黎七区的街道上,王光祖开车,他妻子坐在身边,江薇坐在后面。
“杨小宁的情况你们是怎么了解到的”王光祖问。
“不知道,是叶大哥经手办的。”江薇说。
王太太说:“叶红军为人不错,热心侨务工作,又是经营信息公司,熟人肯定不会少。在国外没有朋友不行,欧洲的城市虽然很大但华人的圈子很小,要想把握生存机会就要有一些朋友互通信息。互相帮衬。”
王光祖又问:“你认为找杨小宁会有结果吗”
“总得试试,骂两句出口气也是好的。”江薇说,“我想,老板也是给我一个机会公费旅游,如果让我个人出钱逛巴黎,说什么我也逛不起。”
江薇说的“老板”就是指夏英杰。
王光祖说:“杨小宁的父亲在世的时候,那可是华人社会里德高望重的人物,谁知偏偏就出了这样一个送子。按说他分的遗产也不少,可没过多久就嫖赌一空,老婆和他离婚了,就连那间美容院还是他的两个姐姐出资帮他开起来的。这小子,不走正道儿。”
汽车开到一座公寓楼前停下,王光祖陪着江薇乘电梯上到十一楼,找到字条上写明的门牌号,江薇报响门铃。
门打开一道缝,一个穿着睡衣的法国女郎探出头用法语问了一句,王光祖用法语同她讲了几句话,女郎拿掉门上的铁链让他们进来。江薇一眼便认出了从卫生间走出来的杨小宁,他穿着一件雪白的衬衣和一条笔挺的西裤,正在打一条花色领带。
“王先生”杨小宁愣了一下,说,“什么风把你吹来了你可是稀客,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你能来找我。”
王光祖说:“这位是我的北京同乡江薇小姐,专程从意大利来,她有事情要找你谈。”
杨小宁这才注意到江薇,但他已经记不起来了。
江薇说:“我是林萍的朋友,在海口机场我们见过,你和林萍住在南都饭店。我来找你,就是为了林萍的事。”
杨小宁想起来了:“对,是在海口机场见过。你什么时候到意大利了”
“那是我的事,”江薇说,“但不是被人卖出去的。”
杨小宁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人会为林萍的事来找他,那些事早就从他的记忆中抹去了。此时他虽然感到意外却并不紧张,迟疑了一下说:“你来得不是时候,我正要出门,去拉雪兹公墓祭奠我父母,因为后天就是清明节了,按中国人的习惯要去上坟烧香。我今天中午就要去香港看我儿子,你看,机票都买好了。如果你一定要谈,只能在我去公墓的这段时间。其实也没什么好谈的,结果都一样。”
江薇冷冷地说:“好,就在路上谈。”
杨小宁穿上西装和风衣,戴上礼帽,俨然是一个真正的绅士。看他英俊潇洒、衣冠楚楚的外表,很难让人把他与那些肮脏的勾当联系在一起。他向法国女郎交待了几句,然后拿上一把香火和一个香炉下楼了。
江薇坐进杨小宁的汽车里,王光祖的车紧随其后。路上,杨小宁在一家花店前停下车买了一束鲜花又上路了。王光祖的车也随之走走停停。
杨小宁一边开车一边说:“我离开金三角后一直待在巴黎,林萍的情况我不清楚,也不想知道。”
“我可以告诉你,”江薇说,“林萍在色拉过了一段非人的生活,又被军方卖到曼谷妓院,一个多月后又被转卖,途经莫斯科偷渡到英国曼彻斯特,以卖淫为生。”
“那又怎么样”杨小宁满不在乎地问。
江薇说:“你必须为此承担责任。”
“什么责任”杨小宁问,“是法律责任还是道义责任”
江薇说:“你要退还骗林萍的钱财,对她身体上和精神上所受到的摧残作出经济上的补偿,你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我不这么认为。”杨小宁说,“如果说我犯罪,那是在金三角犯的罪,你可以到当地报警、起诉,你去找坤沙好了,他是那个王国的君主。说到道义上的责任,真正应该负责的是林萍自己,一个吃了一顿饭就给人脱裤子的女人,你不成全她还等什么”
“请你说话干净点。”江藏语气严厉地提醒他。
“我说的不是事实吗”杨小宁反问。
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东城,凡是读过“巴黎公社”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那道著名的巴黎公社墙就在公墓深处。巴黎公社失败后,公社战士全部在这道墙下牺牲,这里记录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以后历届法国共产党领袖都把墓选择在这道墙旁边。不仅如此,拉雪兹公墓还是一个名人答革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人死难纪念碑也建于此。
汽车停在公墓外的停车场里,杨小宁朝公墓走去。江薇跟着他。像一个尽职的讨账人。王光祖夫妇总是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影响他们的谈话,又要保证江薇的安全。
杨小宁找到父母的墓碑,将手中的鲜花放在石阶上,点燃香火,默默地哀悼。
江薇环视着公墓的四周,这里幽静而美丽,一座座形态各异的雕像体现着法国雕塑家的艺术天才。与中国的基地不同,这里的艺术氛围使人不再感到死亡的恐惧,只有一种淡淡的哀伤。
杨小宁说:“现在的行情你懂不懂十万元人民币就想买到欧洲,可能吗林萍也不想想她自己是什么人,是自己有本事还是总统的女儿人的生活不能越位,狼有狼的圈子,羊有羊的圈子,羊要是硬往狼群里钻,那是找死。其实,林萍要是明智的话,她应该感谢我。”
“感谢你什么”江薇嘲讽地问。
“是我圆了她的出国梦,她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挣大钱的机会。”杨小宁说着,不慌不忙地掏出烟叼在嘴上点燃,抽了一口接着说:“林萍的八万元是怎么来的是露大腿露xx子换来的。请你告诉我,林萍除了那身臊肉之外还有什么她还能干什么对她来说给洋人脱与给中国人脱没什么两样,但是脱给洋人就能挣到更多的钱。”
“你真无耻。”气愤到极点的江薇无法控制自己,抬手向杨小宁的脸上狠狠抽去,也顾不得什么安全问题了。
或许这种情形杨小宁见得多了,他并没有恼怒,而是显得非常大度,他抚摸了一下自己的脸,照样若无其事地抽着烟,说:
“你是女士,我不跟你计较。”
江薇本能地脱口而出:“杨小宁,你不会有好报应的。”
“不一定。”杨小宁指着墓地说,“这块墓地买的时候花了六十多万法郎,现在要值一百多万法郎。打开盖子,里面能放十四口棺材,现在还有十二个位置。人总是要死的,早晚的事情,我的归宿就在这里。你看,这里有多少名人、艺术家。政治家。”
“你也配埋在这儿”江薇鄙夷地说,“你这种人应该下地狱。”
“我很欣赏你的正义感,虽然我不是那种人。”杨小宁说,“你这么远来一趟,我也不能没有一点表示。”说着,他从西装口袋里拿出一张法币撕开,将一半递给江薇。
“什么意思”江薇怔了一下问道。
杨小宁说:“我相信林萍那身臊肉要比她的人格值钱得多,她的人格,最多也就值半个法郎。”
“可你连半个法郎都不值。”江薇咬牙切齿地说。
杨小宁扔下半张法币扬长而去。
江薇捡起半张法郎,胸口堵得透不过气来,她在想:女人哪,尊严多么重要,自重多么重要。
四月六日下午,江薇离开巴黎飞往英国,客机在伦敦机场短暂停留之后继续飞行,直达曼彻斯特。
三天的时间,两百多张照片将巴黎永远留在了她的记忆中,即使客机徐徐降落在大英帝国的时候,她的脑海还沉浸在巴黎的感受中,仿佛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仍在耳边回响,塞纳河仍在眼前流动。而当她踏上曼彻斯特的土地时,她忽然感到这个世界变小了,不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遥远而神秘。
离开巴黎之前她与叶红军和夏英杰分别通了电话,汇报了与杨小宁见面的情况,报告了飞机的班次、降落时间。叶红军将把这个信息及时通报给伦敦的朋友,再由伦敦通知曼彻斯特。
江薇以前对这座城市一无所知,看过一些资料之后才知道曼彻斯特位于英格兰西北部,是英国棉纺织业和金融、报业中心,也是铁路、航空交通枢纽。而在此之前,她对这个城市的惟一印象是来自那支著名的足球联队。
走出海关,江薇站在大厅的人群中寻找约定接她的人,她看到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双手将一张纸举过头顶,上面用中文写着:罗马的江薇。于是她赶忙迎上去,并举手向对方示意。
男子问:“是江薇小姐吗”
“是的。”江薇把护照和机票递给他。
“没错,是从巴黎来的。”男子接过证件看了看还给江薇,接着自薇介绍,“我叫徐汉林,温州人,受伦敦的朋友委托来接你,我中午就接到电话了。”
男子报出的姓名、籍贯与江薇知道的情况相符合,她放心了,让他帮着提上旅行皮箱离开大厅,坐上他的汽车。
徐汉林开一辆丰田轿车,衣着很普通,嗓门很大,国语讲得不太好,给人的印象是爽快、耿直。他将汽车开得飞快,说:“天马上就黑了,我先送你去旅馆订房间,然后请你到我店里吃饭,再送你回旅馆。你先休息好,明天办事也不迟。”
“谢谢。”江薇说,“人托人绕了那么多关系,给你们添麻烦了。”
“别说谢字,在我店里谁敢随便说谢字就被开除了。”
“为什么”江薇觉得很稀奇,因为开饭店一般都是礼多人不怪,还有怕说谢字的
“店里的规矩,吃过晚饭你就知道了。”徐汉林说,“在华人堆儿里人托人是常有的事,朋友嘛。像今天咱们认识了,以后我在罗马就多了一个朋友。”
“那倒是。”江薇点点头。
汽车开到市区的时候,街灯已经亮了,大街上车来车往,四周高楼大厦林立,沿街的商店一家比一家华丽,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在这个花花的世界里,人们随处都能感到一种浓厚的商业气息。
“林萍是你什么人”徐汉林问。
“是薇老板的朋友。”江薇说。
徐汉林说:“你这趟来得不少花钱呢。路费不说,带走一个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据我所知,林萍的居留权掌握在人家手里。”
江薇说:“老板有话,该花的钱必须花。”
“够朋友,是个讲义气的人。”徐汉林很佩服,感叹道,“现在这个社会,朋友之间帮什么都可以,就是别提钱,一提钱就成仇人。像你老板这样讲义气的人现在不多了。”
汽车在闹市区的一家中档旅馆门前停下,据徐汉林介绍,这里是梅切列茨涅大街八十五号雷蒙旅馆,条件好价格低。江薇不存在语言上的障碍,感到方便多了。她很快办完了住宿手续,将行李放进六楼的房间里,然后跟随徐汉林去餐馆,她想更多地了解一些林萍的情况。
汽车又行驶几分钟在一家餐馆停下,江薇一下车就看见了中英两种文字的“汉林饭店”招牌,门面土里土气很不起眼,进去后才知道里面很宽阔,已经有几十位客人在吃饭,热闹而嘈杂。
徐汉林请江薇在一个空位置坐下,说:“来到曼彻斯特,如果你不来汉林饭店开开眼界,那你就白来了。”
江薇问:“你怎么不在伦敦开餐馆”
“你知道英国有多少中国人”徐汉林反问,然后说,“二十万人,五千家餐馆,各种侨团就有一百四十多个。伦敦的中餐馆多到什么程度你随便往天上扔块砖头,掉下来能砸着三家中国餐馆。”
江薇笑了,但也很快领教了这里的特色:服务速度快、态度恶劣、饭菜实惠。她刚坐下茶就上来,上茶就开票,服务员脸i:
没有一丝笑容,更没有因为付钱者是店老板而改变,一视同仁。
汗票没几分钟饭菜就来了,“咣”地一声摆在桌上,那态度像是打发要饭的。你绝对听不到“请、对不起、谢谢”之类的用语。
客人来到这里,连换一下座位的权力都没有。也有客人抗议,与服务员发生口角,但无一不是客人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吃饭。
付钱。不就是吃饭嘛,废话少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vscwx.cc